國畫梅花這樣畫!新手也能輕鬆上手 | 5分鐘學會國畫梅花基本筆法 | 梅花畫法大公開!國畫老師親授

國畫梅花畫法其實沒有想像中那麼難,只要掌握幾個關鍵技巧,初學者也能畫出有韻味的梅花。今天就跟大家分享一些實用的畫梅小撇步,讓你在家也能輕鬆上手,畫出屬於自己的梅花作品。

首先要注意的是枝幹的畫法,這可是整幅畫的骨架。建議先用淡墨勾勒出主幹,線條要有粗細變化,像寫書法一樣講究頓挫。畫分枝時記得「女」字形交叉,這樣看起來才自然。枝幹末端要稍微向上翹,表現出梅花傲雪的精神。畫完枝幹後別急著上色,等墨色乾透再繼續下一步。

花瓣的畫法有幾種常見方式,這裡整理成表格給大家參考:

畫法類型 特點 適用場合
點梅法 用筆尖點出五瓣梅花 適合表現遠景或密集的梅花
勾梅法 先勾輪廓再填色 適合近景特寫,細節較豐富
沒骨法 直接以色彩渲染成形 表現寫意風格,韻味十足

畫花瓣時要注意,梅花是五瓣花,但不用畫得太工整,稍微有些大小變化反而更生動。花蕊可以用濃墨點出,記得要錯落有致,不要太整齊。畫含苞待放的花蕾時,形狀要圓潤些,通常三兩成群地畫在枝頭。

說到用色,雖然傳統水墨以黑白為主,但現代人也常加入淡彩。紅色梅花最常見,可以用胭脂或曙紅調出深淺層次。上色時要掌握「濃淡相宜」的原則,靠近花心的部分顏色深些,邊緣則漸淡。如果畫白梅,可以留白或用淡墨勾勒,再以淡青色稍微渲染背景襯托。

構圖方面,梅花講究「疏可走馬,密不透風」的意境。不要畫得太滿,適當留白反而更有味道。可以嘗試「之」字形或「S」形構圖,讓畫面更有動感。記得在枝幹間留些空間,方便後續添加花瓣或題字。畫完主體後,還可以用淡墨輕輕暈染背景,營造雪景或月夜的氛圍。

國畫梅花畫法


想知道您2025年的運勢嗎?

免費線上占卜,查看您的本年運程,掌握未來發展!

免費AI八字算命排盤

國畫新手如何輕鬆畫出第一朵梅花?從這幾招開始練就對了!

最近好多朋友問我:「完全沒畫過國畫,要怎麼開始畫梅花啊?」其實梅花算是國畫入門最友善的題材之一啦!今天就來分享幾個實用技巧,讓新手也能輕鬆畫出有模有樣的梅花。首先準備工具很簡單,只要一支中號狼毫筆、墨汁和宣紙就夠了,不用一開始就買整套裝備,我們先來練習最基礎的枝幹和花瓣。

梅花繪畫基礎步驟表

步驟 重點技巧 常見錯誤
畫枝幹 手腕要放鬆,用側鋒畫出粗細變化 線條太僵硬像鐵絲
點花瓣 五瓣一組,筆尖輕點後快速提起 花瓣大小太一致
畫花蕊 用細筆尖從中心向外放射狀畫 線條排列太整齊
加苔點 在枝幹轉折處隨意點綴 點得太密集或對稱

畫枝幹的時候啊,記得要像寫書法那樣有起筆、行筆和收筆的節奏感。我常看到新手太緊張,把枝幹畫得像電線桿一樣直挺挺的,其實自然界的老梅枝都是彎彎曲曲才好看啦!可以先把筆沾滿淡墨,在廢紙上試畫幾條有粗細變化的線條熱身。

花瓣的部分最有趣了,用筆尖輕輕「點」下去,然後像蜻蜓點水那樣快速提起,這樣自然會有花瓣尖尖的效果。很多初學者會想把每片花瓣都畫得一模一樣,其實五片花瓣稍微有點大小不一反而更生動喔!剛開始可以先用鉛筆輕輕標記五個點當作位置參考,熟練之後就能直接下筆了。

花蕊雖然很小但很重要,就像畫龍點睛一樣。建議用筆尖沾濃墨,從花心向外畫短線條,記得要有的朝上、有的朝下,這樣看起來才自然。有時候我會開玩笑說畫花蕊要像在放煙火,線條要放射狀散開才漂亮。最後別忘了在枝幹上加些苔點,這些小黑點能讓整幅畫更有老梅的滄桑感,位置隨便點就好,太刻意反而會顯得很假。


為什麼梅花是國畫初學者必學的題材?

每次看到國畫班的新同學,老師總會先教畫梅花,這讓很多人好奇「為什麼梅花是國畫初學者必學的題材?」其實啊,梅花在國畫界就像學騎腳踏車時的輔助輪,是打基礎最好的選擇。梅花枝幹的線條變化多端,從粗到細、從直線到彎曲,正好讓新手練習運筆的輕重緩急,而且梅花花瓣簡單又對稱,五瓣的結構容易掌握,畫壞了也比較不明顯,對初學者來說心理壓力小很多。

梅花在國畫中的重要性,從下面這個表格就能一目了然:

學習重點 梅花適合原因 其他題材比較
運筆技巧 枝幹粗細變化大,適合練習 蘭花線條太細,難掌握
構圖平衡 枝幹走向明顯,容易安排畫面 山水構圖複雜,新手易亂
水墨濃淡 花瓣淡墨,枝幹濃墨,層次分明 牡丹花瓣層次多,難控制
心理負擔 簡單造型,畫歪也像藝術 人物畫比例錯就很明顯

畫梅花的過程其實藏著很多國畫的基本功,比如畫枝幹時要學會「頓挫」的筆法,那種一氣呵成又要帶點停頓的感覺,是寫意畫最重要的精髓。而且梅花不怕冷的精神,也讓學畫的人比較有耐心,畢竟冬天看著真實的梅花寫生,比夏天汗流浹背畫荷花舒服多了。台灣雖然不容易見到雪中梅花,但我們陽明山的梅花季還是能讓初學者觀察到枝幹的自然姿態,這對理解國畫「以形寫神」的概念特別有幫助。

國畫老師常說「畫梅三年,畫蘭一輩子」,就是因為梅花結構明確好上手,等掌握了基本筆墨技巧,再挑戰蘭葉的飄逸就比較不會挫折。很多老一輩畫家回憶學畫過程,都是從梅花開始慢慢愛上國畫的,那種用簡單幾筆就能表現出生命力的成就感,真的會讓人上癮。現在網路教學發達,初學者更容易找到各種畫梅的示範影片,但老師還是強調要實際動手,畢竟毛筆的彈性和宣紙的暈染效果,光看影片是感受不到的。

國畫梅花畫法

什麼時候畫梅花最能掌握它的神韻?這個問題困擾著不少水墨愛好者。其實啊,畫梅花最講究的就是要抓住它那股「傲骨」的氣質,而這種神韻往往在特定時段特別鮮明。老一輩的畫家常說,清晨天剛亮那會兒是觀察梅花的最佳時機,因為經過一夜低溫,梅花的姿態會特別挺拔,花瓣上的露水更添靈動感,這時候速寫下來最能捕捉到它的精神。

除了時間點,天氣狀況也很重要。我整理了一個簡單的對照表,幫助大家掌握畫梅花的黃金時段:

時段 天氣狀況 梅花特徵 適合表現的意境
清晨5-7點 晴朗微寒 枝幹挺拔、花瓣帶露 清冷孤傲
午後3-5點 陰天微雨 枝條下垂、花色漸暗 含蓄婉約
傍晚日落時 雪後初晴 枝頭積雪、紅白相間 堅韌不屈

說到實際作畫經驗,我最喜歡選在寒流來襲後的清晨。記得有次在陽明山寫生,那天氣溫驟降到10度以下,梅樹的枝幹在冷風中反而顯得更蒼勁有力,花瓣上的冰晶在陽光下閃閃發亮,那種「凌寒獨自開」的氣勢一下子就出來了。這時候用筆要特別果斷,順著枝幹的走向一氣呵成,才能表現出梅花那種不屈服於嚴寒的倔強性格。

雨天畫梅又是另一種趣味。去年在台南梅嶺遇到綿綿細雨,發現雨中的梅花會自然形成一種朦朧美,這時候適合用淡墨渲染,表現花瓣被雨水浸潤的透明感。不過要注意的是,雨太大時梅花會被雨水打落,反而失去該有的神采,所以最好是選擇毛毛雨的時段,既能表現濕潤感又不會破壞梅花的形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