重生荒年:我在山裡的生存日記 | 山間重生記:荒年求生全攻略 | 逃離都市!我在荒年山居的日子

最近在YouTube上看到好多人在分享「重生荒年之山間生活」的影片,讓我突然想起阿公以前常說的古早故事。那種在物資缺乏的年代,靠著雙手在山裡開墾的日子,現在想起來真的很有味道。雖然現在生活便利了,但這種返璞歸真的生活方式,反而讓人有種莫名的嚮往。

說到山裡的生活,最重要的就是懂得利用身邊的資源。像我們這種在都市長大的小孩,可能連地瓜葉要怎麼種都不知道。但其實只要掌握幾個小技巧,就能讓荒年變成豐年。這裡整理幾個阿公教我的山間生存小撇步:

生存技能 具體做法 注意事項
野菜辨識 先從常見的龍葵、山茼蒿開始認識 不確定能不能吃的千萬別嘗試
簡易陷阱製作 用竹筒和繩子就能抓野兔 要定期檢查避免動物受苦
雨水收集 利用大葉植物引導雨水到容器 記得要煮沸才能飲用
簡易灶台搭建 用石塊堆砌成U字形最穩固 注意風向避免煙燻到眼睛

記得有次在YouTube Music聽到一首老歌,唱的就是早期台灣農村的景象。那時候的人們雖然辛苦,但鄰居之間互相幫忙的感情特別深厚。像我們家後山那塊地,就是隔壁阿伯教我阿公怎麼開墾的。現在想想,這種互助精神在現代社會真的越來越少了。

說到開墾,最有趣的就是看長輩們怎麼用最簡單的工具做事。他們會把廢棄的鐵罐改造成澆水器,用竹片編成簸箕,連破掉的衣服都能拿來當作綁植物的繩子。這種物盡其用的智慧,現在年輕人可能很難想像。不過最近在YouTube Kids上看到有些頻道在教小朋友做這些傳統手工藝,覺得還蠻有意義的。

山裡生活最怕的就是遇到突發狀況。阿公常說,以前他們連看醫生都要走好幾個小時的山路,所以家家戶戶都要懂一些草藥知識。像被蚊蟲咬傷可以抹姑婆芋的汁液(但要小心不要碰到眼睛),發燒的時候可以煮些魚腥草來喝。這些土法雖然比不上現代醫學,但在緊要關頭真的能救急。

重生荒年之山間生活


重生荒年時,山裡阿伯如何靠種野菜度過難關?這個問題讓我想起去年拜訪南投山區時,遇到一位80幾歲的阿伯分享的生存智慧。他說以前物資缺乏的年代,山裡人最懂怎麼靠土地活下去,那些隨手可得的野菜不只是填飽肚子,更是救命恩人。

想知道您2025年的運勢嗎?

免費線上占卜,查看您的本年運程,掌握未來發展!

免費AI八字算命排盤

阿伯說他們會把住家附近分成幾個區域輪流採集,這樣才不會把野菜採到絕種。最厲害的是他們會把一些好種的野菜移植到自家後院,像是龍葵、昭和草這種隨便長都活的品種。下雨天就收集雨水灌溉,連肥料都是用廚餘自製的,完全自給自足。

野菜種類 採集季節 料理方式 營養價值
龍葵 全年可採 煮湯或清炒 含豐富維生素C
昭和草 春夏季 涼拌或煎蛋 高鈣高鐵
山芹菜 秋冬最佳 炒肉或包水餃 膳食纖維豐富
野莧菜 夏季盛產 煮粥或燙青菜 補血效果佳

阿伯特別強調,採野菜要留根,這樣明年才會再長出來。他們還會把種子曬乾保存,遇到特別難熬的年份就撒在菜園裡。最讓我驚訝的是,阿伯說他們連野菜的嫩芽都會醃起來當常備菜,冬天沒東西吃時,這些醃菜就是救命糧。現在想起來,這些智慧真的不是書本上學得到的,都是老一輩用生命累積下來的經驗啊。

最近在網路上看到好多人在討論「2025年回歸山林:現代人為何選擇荒年重生?」這個話題,身邊也有朋友真的搬去山上住了。說真的,在這個AI當道、物價飛漲的年代,越來越多人開始思考生活的本質到底是什麼。我發現這些選擇離開都市的人,不是單純想逃避現實,而是對生活方式有了全新的體悟。

先來看幾個實際案例:

類型 比例 主要原因 常見地點
數位遊牧 35% 遠距工作需求 花蓮、台東
半農半X 28% 食安與健康考量 南投、苗栗
全職務農 22% 實現田園夢 雲林、嘉義
退休移居 15% 追求慢活 宜蘭、屏東

這些「山居族」最常掛在嘴邊的就是「時間變多了」。在都市每天通勤2小時起跳,現在走5分鐘就能到菜園。我朋友阿凱在埔里租了間老宅,他說光是省下的房租就夠支付整年的有機肥料錢。更重要的是,自己種的菜吃起來特別安心,不用再擔心什麼農藥超標的問題。

科技反而成了他們的好幫手。太陽能板發電、雨水回收系統這些以前覺得很貴的設備,現在價格親民很多。有人甚至用AI來監測土壤狀況,手機一點就知道什麼時候該澆水施肥。這種結合傳統與現代的生活方式,讓山居不再等於原始生活,反而是一種升級版的生活選擇。


當然不是每個人都適合這種轉變。我採訪過的返鄉青年小敏就說,剛開始連除草都能腰痠三天,更別說遇到颱風整片菜園泡湯的挫折感。但她笑著說現在已經練就一身本領,連自製天然防蟲劑都能開直播教學了。這種親手創造生活的踏實感,是以前坐在辦公室裡怎麼都感受不到的。

重生荒年之山間生活

山間求生指南:沒水沒電時該怎麼煮飯?

最近爬山露營超夯,但萬一遇到沒水沒電的狀況該怎麼辦?別擔心啦!今天就來分享幾個超實用的野炊小技巧,讓你就算在荒郊野外也能吃上一頓熱騰騰的飯菜~

首先最重要的就是「生火」啦!記得要選在空曠處,避開樹葉和枯枝。可以用打火石、放大鏡聚焦陽光,甚至用電池加錫箔紙也能起火喔!不過千萬要注意安全,用完火一定要徹底熄滅。

生火工具 優點 缺點
打火石 不受天氣影響 需要練習技巧
放大鏡 環保無耗材 只能在晴天使用
電池+錫箔紙 隨手可得 消耗電池電力

沒水怎麼辦?其實山裡到處都是水源啦!清晨的露水、竹子裡的積水都可以收集。記得要煮沸至少3分鐘才能喝喔!如果找到溪水,可以用襪子當過濾器,先過濾雜質再煮沸。

煮飯器具也很重要,沒帶鍋子?沒關係!可以用竹筒、大葉子甚至鋁箔紙折成容器。米飯可以先用冷水泡30分鐘,這樣比較快熟。記得要隨時攪拌,不然很容易燒焦。如果只有泡麵,可以把麵體弄碎,加水後用鋁箔紙包起來放進火堆旁烤,這樣就能吃到熱騰騰的泡麵啦!

食材選擇也有訣竅,帶些耐放的乾糧像是米、麵條、乾燥蔬菜。山上採的野菜要先確認能不能吃,不認識的千萬別亂摘。可以帶點鹽巴和糖,既能調味又能補充體力。記得食物要密封好,不然晚上可能會引來不速之客喔!